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的再認識
隨著國家超低排放政策的頒布實施,超低排放成為行業內熱點話題。對超低排放應正面認識,積極應對,客觀分析,系統總結。探索節能運行方式,適應電力市場競爭新常態,依靠科技進步,不斷解決超低排放中存在的問題。全社會應對燃煤電廠進行客觀的評判,全面提升火電環保工作水平。
對超低排放的認識煤炭作為主要能源的地位短期難以改變,超低排放有利于提高電煤比例,是實際改善環境質量的措施。我國煤炭在短期內是支撐經濟發展的主要能源。我國電煤占總煤炭消費比例的51%,與發達國家的80%以上占比有很大差距。超低排放能夠進一步減少電煤污染物排放,通過超低排放改造后,燃煤電廠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煙塵等的排放標準將達到甚至低于天然氣電廠的排放標準,使得煤炭的清潔和高效利用得以實現。因此,超低排放是一項革命性的變革和舉措,有利于推動提高電煤比例,是一項實際改善環境質量的措施。
超低排放有利于提升煤電企業社會形象。超低排放起初并非政府要求,而是發電企業自主提出的。我國煤質條件遠不及其他國家,現行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已經是最嚴的排放標準,重點地區的特別排放限值要求更是遠低于各發達國家的排放要求,在此背景下,煤電企業在治理大氣污染的進程中,自我加壓、積極探索,提出更為嚴格的“超低排放”,充分體現了煤電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煤電企業技術發展和超低排放的實現也推動了非電煤企業污染物治理,并為其提供了借鑒,也為其他工業企業污染治理水平提供了示范,有效地提升了煤電企業的社會形象。
超低排放可能成為繼水電高壩和特高壓輸電之后,中國電力工業的第三項世界領先技術。首先,在工程技術方面,我國的燃煤煤質復雜,平均發熱量與揮發分偏低,硫分與灰分偏高,二氧化硫、煙塵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濃度較高,為實現超低排放,我國的火電環保產業進行著不斷的研究總結和技術進步,例如,通過催化劑改良和精確噴氨技術有效緩解空預器堵塞問題;通過控制灰硫比防控低溫省煤器的低溫腐蝕;通過工程實施和設計優化不斷升級雙循環脫硫技術,降低了投資成本,提高了脫硫效率,減少了停機工期,旋匯耦合、雙托盤等脫硫塔內提效技術也明顯優于國外水平。其次,在施工技術方面,環保工程企業克服了實施方案復雜,施工難度大的困難,很多超低排放改造項目是在機組服役時間較長、場地狹小的情況下完成的。再次,在運行技術方面,由于排放標準嚴格,超低排放對環保設施的運行要求進一步提高,電廠、特許經營單位及時總結運行經驗,根據運行工況變化進行參數調整和設備維護,超低排放已投運的項目總體運行良好。最后,在監測技術方面,我國積極研究開發了新的測試技術,新的監測儀表,自行完成了超低排放的日常監控、性能監測和評價。電廠、工程公司、咨詢技術等單位在克服這些困難同時,也推動了我國整體環保產業的進步,將我國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的技術水平打造成世界頂尖。
從2013年下半年起,少數東部地區的電力企業自主性推出了超低排放,并陸續在火電廠實施超低改造。2015年,三部委《工作方案》出臺后,全國統一行動,落實國家要求,各大電力集團、地方電力均制定了“十三五”超低排放規劃,嚴格按要求在2020年之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地方政府也大力鼓勵和支持超低改造,進一步提高品質,提升服務。超低排放正成為全行業一致的行動,在降低了大氣污染物排放的同時也帶動了地方和行業的經濟發展。